新技術催生新業態,讓傳統產業“新”起來
2019-05-24
前不久,“中國品牌日”活動在上海舉行,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新技術產品的魅力。全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、可以邊彈邊錄的智能鋼琴、服務型智能機器人、用降解材料制作的中性筆……近200家自主品牌企業、13個自主品牌消費品體驗區,以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新技術新產品,展示著中國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活力。
我們常說,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。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,一層是科技自身的創新,另一層則是新技術的應用,正是兩者的共同作用,為經濟增長點燃了引擎。以此來看今日之中國,一方面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5G等領域的新技術不斷涌現、高速發展,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基礎,打開了發展空間;另一方面,廣闊的市場,巨大的人口規模,又為新技術落地生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,為新業態活力的迸發提供了適宜的環境。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新業態,不僅是中國經濟活力十足的風向標,更是經濟穩中有進、穩中向好的重要原因所在。
新業態,新技術,把一個新產業從無到有創造出來,向未知世界開疆拓土。比如,無論是家庭的服務型機器人,還是生產車間的智能制造,無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,還是“算法”應用的鋪開,人工智能正在打開新業態的巨大想象空間。又如,移動支付引領支付體系、消費方式變革,金融大數據分析可直接為客戶的風險畫像,區塊鏈開創著新的商業應用場景……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塑造現代金融的運行方式。再比如,從網絡約車到共享單車,從電商購物到網絡眾籌,平臺經濟的興起,為新業態的生長提供了全新的孵化器。不斷產生新業態、新模式,不斷通過“創造性破壞”實現新的可能性,這正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與創新動能,能夠在已知世界的邊緣向未知世界進發。
新業態,還表現為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,能夠讓傳統產業實現“老樹新芽”的增量變革。新業態信息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的特點,讓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在擁抱“互聯網+”“智能+”的過程中萌發新芽、煥發活力。有這樣一個案例,一家傳統的服飾企業,利用云計算對門店進行數據化改造,不僅打通線上線下銷售,隨時跟蹤各種尺碼、款式產品的銷售情況,還將門店銷售的動態實時數據與工廠相對接,用數據優化供應鏈,實現快速跟蹤市場變化、以銷定產。當有的品牌還在為店鋪租金上漲、人工成本走高頭疼時,這家企業卻在去年創下成立20多年以來的最好業績。用消費端的數據逆向優化生產端的供給,農業種植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提升效率,化工生產運用云計算適時調整參數大幅降低成本……新業態不僅讓傳統產業“新”起來,更讓其“潮”起來,進而為市場提供品類更多、品質更好、品牌更優的有效供給。
不僅如此,新業態的出現還具有自我生長的特點,每一種新業態的出現,都會為下一個新業態的出現奠定基礎,從而激發著更多人的創新創業熱情。有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才有手機APP和“算法”推薦的興起;有云計算、大數據的支撐,上億人同時搶紅包才具有可操作性;有地圖導航、移動支付等技術支持,才會出現網絡約車、共享單車等新業態。而這些新業態的不斷涌現,反過來又為創業提供了新的舞臺,新業態的出現因而不斷自我加強。未來將會是一個“大、智、移、云、物”網絡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移動通信、云計算、物聯網這些先進技術的落地運用,將打開未來的無限可能,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。可以說,新業態為創新創業孕育了一片熱土,讓創新的源泉進一步涌流,創業的活力進一步迸發,成為中國經濟的繁盛景象。
“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,而不是一個小池塘”。勢頭強勁的新業態,無疑是一個力證。放眼當下中國,新技術層出不窮,新業態風起云涌,新模式百舸爭流。這既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,也是中國經濟的底氣所在。